原標題:章東磐:歷史不能成為偽科學
常有人說,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誰而停止向前轉動。然而,歷史的方向卻會因為某個時期人們的思想而改變。章東磐編寫的《國家記憶》,被人們一而再、再而三的談起,不僅僅因為他擦凈了那個被塵封的歷史的寶盒,更因為書里蘊含的一種精神,足以讓忙碌奔波的現(xiàn)代人放慢腳步,開始思考。
問:在尋找那些過往“記憶”的時候,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?
章東磐:研究歷史的時候會有各種不同的收獲,我最大的感受是西方世界對于歷史的尊重。我們的歷史研究是放在社會科學院的,也就是說我們承認它是科學,而科學研究必須以實證為基礎。每一張照片和有證據(jù)價值的文字,就好比是醫(yī)學里的切片,是客觀存在的。
科學是程序優(yōu)先的,非科學是目的優(yōu)先的。但有時候,我們的歷史研究是意識先行、結論先行的。我們常常先下結論,然后找無數(shù)證據(jù),只要驗證有一條成立,就確認結論成立,其他不成立的實驗全當沒作過。這是偽科學的做法。
抗日戰(zhàn)爭是個很好的例子。我在自己文章里曾寫道,我們只是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線同盟的成員,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勝利了,我們是站在勝利者的行列。曾經有一位名人也這樣說過:“我怎么沒有感覺到我們勝利了呢?我們在逃難的路上聽到消息說,日本投降了?!贝罅康氖聦嵰沧C明,我們在整個國土上,幾乎沒有過對日本軍隊的大規(guī)模反攻。
大家都說歷史是鏡子,但我們得找照著不走樣的鏡子來用。
問:但是真相就是真相,慢慢就會有人意識到。比如你們編著的《國家記憶》就試圖帶大家從另一個視角去回溯歷史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并試圖自己去挖掘歷史的真相,這是一種必然趨勢嗎?
章東磐:其實在這三十幾年的發(fā)展中,中國正在慢慢形成一個想要有話語權的階層,主要集中在中產階層。這里所說的中產階層不是按照政府的標準,客觀地說,在中國年收入50萬以上的人群才能算是中產階層。
更進一步來說,由于權力缺少監(jiān)督,容易導致一些政府部門天然地認為,他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符合多數(shù)人利益的,因此不惜犧牲所謂的“少數(shù)人”,但是他們認為被犧牲的“少數(shù)人”可能人數(shù)并不少。
這種制度培養(yǎng)出來的納稅人從不關心自己繳納稅款的用途,因為我們也無從知道這些稅款的用途。
問:那么,你對制度設計的建議是什么?
章東磐:制度設計應該放在現(xiàn)實中去評估。舉例來說,我的一個朋友在澳大利亞因為超速被警察開罰單,但他自己的雷達顯示沒超速,通過法律程序,最終法庭判我的朋友勝訴,而警察方面所要承擔的是,賠錢給那一年這個小組罰過的所有超速者。這在中國是不可思議的。
問:在你看來,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中西方在制度設計上以及對待制度態(tài)度的差異?
章東磐:在西方世界,制度設計的時候,會假定人是自私的,是利己的,他們的文化鼓勵守規(guī)則的人,包括最基本的規(guī)則。比如他們在設定規(guī)則的時候,就會認定抓小偷不歸普通人管,必須是警察的責任,所以他們的教育里就不會鼓勵你見義勇為,而是鼓勵你要學會好好保護自己。
而思維模式還造就了社會管理成本的差異。舉個例子,從巴黎坐火車到德國,一般沒人查票和檢票,偶爾有抽查,如果逃票被抽查到,你的信譽記錄馬上就有污點,你的違約將導致的巨大成本,是很少有人愿意去承受的。
而在我們的長途列車上,會有很多人查你的票。因為,在我們的制度設計里,不守法的人成本低,守法的人成本反而很高,最后不守法的人越來越多。政府于是又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彌補,而不是從制度上去調整,所以就造就了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扣著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成本浪費。
再比如,一個外地農民到北京賣廢品,騎著三輪車在二環(huán)主路上被撞了。農民說,不知道你們城里的馬路跟我們村不一樣。那這是誰的責任?是政府的責任。政府制定一個規(guī)則,就必須接著設定一個方法,讓所有外來的人都知道這個城市的規(guī)則。但是我們現(xiàn)行的制度里卻是,讓守法的機動車承擔責任,守法不免責,那誰還守法?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,是因為一些政府部門是從自己方便執(zhí)行的角度去制定規(guī)則的。
這樣的模式也造就了人們對制度的不信任,人們不把精力放在推動制度變革上,而是放在如何突破現(xiàn)有制度上。人們遇到問題,會無憑無據(jù)的去猜測其中的陰暗面、去潑臟水。這樣又使得政府部門做事更加畏首畏尾,形成了惡性循環(huán)。
正常情況下應該是,大眾通過法律賦予一部分人權力,并予以信任。如果民眾有充分理由斷定被授予權力者營私舞弊,也會用合法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力。
編輯:朱涵瀟
政府網站 | 省人大網 |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|省政協(xié)網 |省監(jiān)察廳 |省科技廳 |省公安廳 |省發(fā)改委 |省經信委 |省審計廳 |省民政廳 |省人事廳 |省建設廳 |省交通廳 |省水利廳 |省農業(yè)廳 |省林業(yè)廳 |省商務廳 |省衛(wèi)生廳 |省地稅局 |省環(huán)保廳 |省統(tǒng)計局 |省工商局 |省新聞出版局 |省質監(jiān)局 | |
網讀報刊 | 人民日報 |《求是》 |《人民論壇》 |《半月談》 |《看天下》 |《中國經濟周刊》 |《南風窗》 |《南方人物周刊》 |《三聯(lián)生活周刊》 |《讀者》 |《商界》 |《東方周刊》 |《新周刊》 |《環(huán)球人物》 |《特別關注》 |參考消息報 |經濟日報 |光明日報 |中國青年報 |中國經營報 |環(huán)球時報 |南方周末報 |西部快報 |南方日報 | |
友情連接 | 人民網 |新華網 |央視網 |光明網 |中國新聞網 |中國經濟網 |中國網 |四川經濟網 |梓潼新聞網 |四川法制網 |百姓生活網四川頻道 |巴蜀經濟網 |央廣網 |每日經濟新聞網 |中青在線 |四川新聞網 |四川在線 |四川日報網 |騰訊 |國際在線四川頻道 |成都文藝網 | |
技術支持| 法律顧問: 四川法奧律師事務所 四川蜀豐律師事務所
Copyright ?2013 zhenbaren.com All Right Reserved. 版權屬于四川報道網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蜀ICP備13023452號-1